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新中式红木家具中的“老树新芽”
信息来源: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:2018-09-15 收藏此页

为什么叫“老树新芽”?这里有一句名言:“现代主义设计不是老树新芽。”是说什么呢?是要彻底推翻旧的东西,重新开始一套新的东西。

为什么这么说?笔者观察了一些设计师的实践、东阳红木家具厂家的制作,那些成功的作品都在传统家具框架和原形中发生。但如果走的过分或者是没有走出来,它们又不构成一种新中式,这是第一点要说的。

双洋红木

什么是老树新芽?

老树新芽?什么是老树?就是传统的硬木文化,不管是国家认定的红木标准如何,实际上,全世界各个领域家具木材从业者都在进行着买卖,在开发的各种新的材质基本上是硬木材质,都应列入红木文化系列。

红木文化几百年。它经历了明式家具的早、中、晚、末四期,主要以黄花梨为代表、为主体。在其末期,明式家具达到高峰,再进一步就发展为清式家具。笔者不同意说明式是文人家具,清式是皇家的家具。笔者认为明式家具、清式家具全是匠作系统正常发生的、一步一步迈进的结果。即使没有乾隆皇帝,那些式样也基本会发生,因为家具发展是从简到繁的一个历程。到清中期流行以紫檀为代表的家具,风格繁缛庄重。清末民初,更多使用了酸枝木(老红木),式样流行化,活跃轻松了。也有厚重款式的,一些大灵芝纹桌椅就是晚清民国的,也有海派的洋化红木家具。这是这个阶段的红木文化。黄花梨家具、紫檀家具、红木家具大致代表了传统各个时期的红木文化家具。

新中式的式样要保留两大要素

那么,现在新中式是什么?应该是在新的时期,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种红木家具式样,叫做新中式。现代家具与红木文化的新中式不是同一概念,但要互有借鉴。现代家具是应用工业材质的,金属、玻璃、皮革、塑形的压缩木、软包等材质,形态近于欧美日式家具,某种意义上是大众消费产品。它是一种走高设计、低材质的产品。而新中式红木家具还是延续了传统,是一种奢侈品文化产物。红木文化是海外材质为基础,使用高贵材质,强调高设计、高附加值、高价格。当然,其具体定价、性价比的确定是各个厂家的商业策略。

新中式的式样基本是要保留两大要素,一是要有传统的框架、原形和符号,这是第一个要素。二是要有新时期的审美,要有时尚感。没有“传统的框架、原形和符号”就不是在“中”,没有“新时期的审美”就不是“新”。

新中式不能再过多强调简化

笔者不同意现在某些极简做法,有人连椅子后腿都处理掉了,就是用一个靠背板支撑椅圈。尽管大家都在找设计新出路,在简化简化简化,但最后把后腿(两条腿)去掉了,牢固度大减,实际上是对子孙不负责任的。如果我们说红木家具是传之子孙的,是代后人购买、保管的一种家具。那么,那种东西的寿命肯定出不了几十年,稍微一磕一碰、一撞击倒地就烂掉了。

我们还发现有的椅子有后腿,但是没有靠背板的,椅背低一点的好办,椅背高了就不牢固了。还有,椅圈的接口处没有支撑构件。这些力学问题在传统家具上都解决了。现在为了追求形状的简,在牢固度上倒退了。

笔者还想强调一下,现在新中式不能再过多地强调简化、简化、简化,第一批人已经简化到一定地步了,第二批人要想出新,一定要增加新变化,增加对比。如果简得连后腿、靠背都没有了,以后还能怎么简呢。

现代主义领袖凡.德罗说:“少就是多”。但现代主义的设计也被后现代主义者认为“少就是索然无趣。”就是说,太简约了,你那个作品就特别没有韵味。刚才看的那几把椅子,某种意义上有现代感,但是,那样的几个平面、几个块块、几个条条、几个板的组合,如果再简化,会不会就是索然无趣,缺乏韵味。

新中式也会走向不断加大观赏面

当事物简到极端时,就会往相反方向发展,向复杂、繁多处发展。东阳红木家具从研究明式家具,发现一个规律,叫做观赏面不断加大。其中有五个层面,简单说一下,十个字:叠加、雕刻、加大、增加、变化。

我们觉得,在某种角度上,新中式也会又走向不断加大观赏面。更复杂化一点、对比的增加,也都是加大观赏面的要素。并不是说偏要增加构件,偏要雕刻。刚才说,多种立体的变化也属于是加大观赏面的一个内容。

明式家具不一定都舒服,新中式也不一定都舒服。一把椅子要坐舒服不舒服,实际上是两面看。现在强调功能性,功能第一,尤其是为功能而设计。这个我们不反对,但实际上,红木文化天生带着一种奢侈品特性,奢侈品很多不是为了使用的,奢侈品很大程度上代表一种腔调的,代表炫耀性质。

提交成功后,我们会尽快回呼您!